2013.10.26:Talk : Zhongshan Park project – a special exhibition at 2012 Shanghai Biennale|2012上海雙年展 [ 中山公園計劃 ] 座談會 2:30-5:30pm

上海雙年展1026-h

 

Talk : Zhongshan Park project – a special exhibition at 2012 Shanghai Biennale
2012上海雙年展「中山公園計劃」座談會 2:30-5:30pm

(For English please scroll down)
(Speech in Chinese only 演講以國語進行)

中山公園在台灣、中國和其他華人社區是個具體存在的空間,做為2012上海雙年展特別展的「中山公園計劃」,以台灣花東、淡水、金門和中國上海、漳州、廈門等地的中山公園做為參照點,藉由開放空間的藝術展演方式,進行當代藝術能量的展示與傳導輸送。同時,藉由在各地發生的藝術行動,提供回應「當代藝術機制」和「當代藝術定義」的另類思考。

計劃進行的同時,將各具特色的空間場域,做為展示社會議題的公共論壇,並為藝術家如何在公共場域進行藝術發言與論述開展,開拓實驗性的多元向度。

台灣藝術家參與部分:
《中山公園計劃:語境》,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雙年展主展場
《漂流·站立》,花東站
《風景·流變》,淡水站
《島嶼·劇場》,金門站
《你是潛在的藝術家》,廈門站
《城市·記憶》,漳州站
《方圓造境:土樓劇場》土樓站,漳州南靖
《中山公園計劃:回聲》,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5樓

座談人:
黃瑞茂、羅秀芝、高俊宏、姚瑞中、朱百鏡、王柏偉

Talk : Zhongshan Park project – a special exhibition at 2012 Shanghai Biennale

Zhongshan Park is everywhere in Taiwan and China . As a special exhibition at the 2012 Shanghai Biennale, the Zhongshan Park project seeks to use the Zhongshan Park as an approach to display the power of contemporary art. At the same time, the exhibition will respond to the artistic movements in different areas with original reflections on “mechanisms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how to define contemporary art.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project, we attempt to use the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sites to create a public platform for presenting social issues and open up an experimental multi-directional path for artist to begin to develop creative dialog and discussion.

Taiwan Artists’ participation:
“Zhongshan Park project: Context”, Power Station of Art, 1st Floor , Main venue of 2012 Shanghai Biennale
“Endless Drifting”, Hualien and Taidung
“Becoming Landscape”, Tamsui
“Floating Islands”, Kinmen
“You Are a Potential Artist”, Xiamen
“The Memory of City”, Zhangzhou
“Tuluo Theatre”, Hakka Tuluo, Nanjin County
“Zhongshan Park Project: Reecho”, Power Station of Art, 5th Floor, Shanghai

Panelists:
Huang Jui-Mao, Sandy Hsiu-chih Lo, Kao Jun-Hong, Yao Jui-Jung, Chu Pai-Ching, Wang Po-Wei


活動報導:

TEXT/許儷馨

本次座談會先由黃瑞茂先生作為主持人開場,提到以「中山公園」為計畫主題,因巧妙的時間點,從中看到許多中國與台灣兩岸的差異性。而從藝術家對於展覽作品與地點的選擇,也可窺探出每位藝術家對於中山公園不同的立足點與切入點。雖然許多作品帶有實驗性色彩,但藉由藝術家在不同地域的呈現,卻也顯示出了中山公園計劃的結構性。將本次計畫放於當代藝術的架構下思考,可以發現城市發展的過程也間接影響當代藝術該如何向下延展,這也是藝術家在這次的計畫與行動後,共同面對迫切的問題。

主策展人羅秀芝分享了中山公園計劃的原由。中山公園計畫是作為2012年第9屆上海雙年展中計畫之一,因為中山公園遍佈在各個華人生活圈中。而「中山公園」除了是華人社區的共同符號,更是現代國家意志的表徵,其中包含有政治、休閒、景觀、教育等多功能目的的結合與展現。因此以中山公園作為參照點,希望透過開放空間的藝術展演,啟發對於當代藝術的思考。又由於關於台灣自身的雙年展比較少拉到城市脈絡的議題,特別是偏鄉之處,因此選擇以台灣花東作為起點站。而在這次的展覽中,策展人只是提供可以展示社會議題的場域,將藝術發言權全權留給藝術家。

由負責淡水站的藝術家朱百鏡先分享,淡水站從「尋找中山公園」出發,提到其實淡水沒有都市計劃中的公園,政治、教育、休閒目的的空間散置在淡水各處,因此最初發想便是將這些空間連結起來,形成一種動態且展現了公園與都市機能的關連。故將本次的展覽命名為「風景。流變」,以建築專業的角度切入,認為開放性的空間策展,可視為程式設計的延伸。且跨領域的創作,並不必定要回歸形式的創作,而是回歸真實的空間。

而金門站由藝術家王柏偉作為代表,從「在金門散置藝術品對於金門居民有何意義」出發,因為金門在地人全島性的移動並不頻繁,在地人不會尋路追逐作品,作品只能慢慢獨立產生意義,因此放置藝術品的地點選擇顯得重要。和前面三位不同的是,不以城市計畫作為切入,而以策展與藝術端視,本次策展比較接近一種社會運動,是知度的開展,而非一般觀光藝術充滿商業式的。本次策展不再只是製作藝術作品,而是具有作為挑釁習以為常的日常行為的功能。

同樣負責金門站的藝術家姚瑞中則認為,本次計劃和地緣政治有極大的關係,且是有參照組的,如金門對比廈門。因此「中山公園」不可只視為地理實物,有更多更深層的內涵,要去打開互相想像、誤解的視野。現代有太多商業型的藝術,容易連結政治、媒體並引起大眾關注,而使得簡單、純粹的展覽不受到重視而被冷落。因此也認為,應將本次展覽製作成網站或集結成書,說明此展覽的必需性,不只是政治性,而更是顯示了現代奇怪的資本主義展演邏輯。

而負責漳州的藝術家高俊宏,從藝術角度切入,中國注重景觀式、意識性的表達,但在台灣並不如此,而是進入更細部的反景觀式,可是兩岸間,卻沒有有效的途徑,告訴彼此真實的狀況。但本次展覽,卻可以讓台灣藝術家明確表達他們所注重的藝術更趨向是日常性的展現。

 

03

04

更多照片: http://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0152098606229878.1073741866.361110184877&typ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