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3-24: Artists’ Talk : Louder Than the City Performance Art Festival 2013– encounters between Hong Kong & Taipei|藝術家對談:屹立於城 香港–台北雙城行為藝術交流

水田

2013屹立於城 香港–台北雙城行為藝術交流

Louder Than the City Performance Art Festival 2013- encounters between Hong Kong & Taipei

(For English please scroll down)

(Speech in Chinese and Cantonese only 演講以國語及粵語進行)

 

●藝術家對談 Ⅰ   10/23(三)PM7:00-9:30

●藝術家對談 Ⅱ 10/24 (四)PM7:00-9:30

 

水田部落在2012年完成自2005至2011年水田部落於亞洲城市間的行為藝術交流記錄集結,在不斷經歷前往不同亞洲城市之間的游擊行動當中,我們認為交流的重要性在於更深刻的文化意義交換。於是,今年水田部落計劃不只是走入其他城市,也是通過種種連結,將亞洲行為藝術家邀請來台。這個計劃是雙向的,並且包含了方法、經驗、創作等不同面向的切入點進行交流。

 

台灣藝術家:

瓦旦‧塢瑪、曾啟明、柯德峰、高琇慧、陳憶玲、陳佩君、葉育君、孫懿柔、丁禹仲、梅心怡 香港藝術家:莫昭如、 謝偉祺、丸仔、鄭文仔、梁偉傑、杜躍、盧樂謙、嚴穎嘉、區麗德、Project 226

香港藝術家:

區麗德、鄭文仔、鄭怡敏、張嘉莉、朱耀煒、梁偉傑、盧樂謙、莫昭如、杜躍、謝偉祺、嚴穎嘉、丸仔

 

更多活動與資訊:

●現場行為創作Ⅰ、Ⅲ 10/25 (五)、10/26(六)PM7:00-9:30

南海藝廊–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9巷3號

●現場行為創作Ⅱ、Ⅳ 10/26(六)、10/27(日)下午3:00-6:0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家庭電影院廣場–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Facebook: Waterfield-Studio水田部落

水田3

Louder Than the City Performance Art Festival 2013 – encounters between Hong Kong & Taipei

●Artists’ Talk Ⅰ  @TCAC 10/23 (三)PM7:00-9:30

●Artists’ Talk Ⅱ @TCAC 10/24(四)PM7:00-9:30

 

In 2012, Waterfield Studio completed the record collecting its performance art encounters with other Asian cities from 2005 to 2011. During the various activities with those cities, we found that the importance of encounters lies in profound exchanges of cultural concepts. Therefore, this year Waterfield Studio expects to not only meet other cities but invite Asian performance artists to Tiwan through numerous connections. The bilateral plan includes exchanges in a variety of aspects such as methods, experiences, creations.

 

Artists from Taiwan:

Chen Pei Chun, Chen Yi Ling, Ding Yu Chung, Kao Hsiou Hui, Ke Der Fong, Del Mae, SunYi Jou, Tseng Chi Ming, Watan Uma, Ye Yu Jun

Artist from Hong Kong:

Au Lai Tak Project 226, Cheng Man Tsai, Cheng Yee Man, Clara Cheung, Price Chu Yiu Wai, Leung Wai Kit, Lo Lok Him, Mok Chiu Yu, To Yeuk, Tse Wai Kei, Monique Yim, yuenjie MARU / Yuen Kin Leung

 

More Events & Info:

●Performance Art Creation Ⅰ、Ⅲ 10/25 (五)、10/26(六)PM7:00-9:3

Nanhai Gallery–No.3, Ln. 19, Sec. 2, Chongqing S. Rd., Zhongzheng Dist.

● Performance Art Creation Ⅱ、Ⅳ 10/26(六)、10/27(日)下午3:00-6:00

Home Movie Theatre of Treasure Hill Artist Village–No.2, Aly. 14, Ln. 230, Sec. 3, Tingzhou Rd., Zhongzheng Dist.

Facebook: Waterfield-Studio

 

 

贊助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台北市文化局

主辦單位 台灣‧水田部落、香港‧社區文化發展中心

合辦單位 香港‧亞洲民眾戲劇節協會

Sponsors: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ffairs, Taipei City Government

Organizers: Taiwan – Waterfield Studio, Hong Kong – Centre For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Co-organizer: Hong Kong – Asian People’s Theatre Festival Society

 

翻譯 余天予 / Translated by YU Tien-Yu

 

活動紀錄

10.23  活動記錄

TEXT 1/高婉婷

 

人類觀看體驗的可能性可以延展到多遠?

以身體作為媒介,結合現場、行動、參與者、及任何可能表達形式,行為藝術造就了一門對思想、對社會、對人類心靈清醒觀照、提出批判或反芻的創作領域。

今晚,來自香港的著名藝術家們、和台灣的團體「水田部落」,在台北當代藝術中心,以座談和現場創作進行了跨地域藝術交流。

當社會有所傾斜時,作為直接觸發大眾的引子,行為藝術往往是帶著革命姿態去建構、生成:盧樂謙示範如何將多樣化媒材轉為抗爭思想的載體,像作品「鐵鳥吶喊」針對重建政策,透過集體創作雕塑、和居民一起發出無聲抗議。同樣來自香港的嚴穎嘉,在她分享的創作歷程中,重現了藝術家如何從動作喚醒體內家國意識、來描繪這片傷痕累累的土地。

除了對現行秩序發聲,行為也可能誕生自藝術家本身的生命體驗和生存狀態。

高琇慧提到 :「行為藝術是提供自己呼吸和釋放的平台。」在雙田誠二工作坊獲得啟發、在表演中塑造個人風格…… 她一步步在創作裡趨近自我。杜躍則在行為中進行雙向探索:透過「給生命的句號」等作品、向內面對崩裂;返國民教育行動中,用吞生豬肉等超乎認知的肢體語彙、向外提出判駁。

瓦旦.塢瑪分享到墨西哥的表演經驗,在那就地取材、將身體和場域結合,完成一次國際藝術交流的出走。唯一一組團體、成軍十年的Project 226,展示長達5年的計畫―「學習如何做行為藝術」:去現場模仿藝術家行為、抄筆記、甚至〝請病假〞拒絕邀約演出……最後將看似荒誕、實則重新審視行為藝術的過程,精簡成一句畢業感言:「一個行為做一千次,就是藝術」。

在三組現場創作中,陳佩君以悍然靜默的姿態、用粉筆在白牆刻下「我可以拒絕一切,除了藝術」 。鄭文仔捧著濃茶和清水、喃喃著:「他們說時間可以沖淡一切…」接著重複稀釋茶水、再猛地往身上潑-- 隨著大量茶水噴灑散落、藝術家的質疑逼視到底:隨時間消散的究竟是什麼? 曾啟明化身成一條盤固的蛇、玩弄爆破在桌上的黑粉末:以舌頭舔舐、以唾液沾黏、以餐刀刮除…… 一連串煎熬的行為賦予了現場不可言喻的沉重感。三位藝術家都未對隱含在行動中的思想做任何解說,而是將訊息留給觀者去重組、詮釋、理解。

台北和香港--政治文化和國家認同處尷尬位置的兩個城市,身為土地的一份子、和追求感官經驗的觀眾,我們需要更多像今晚的行為藝術交流饗宴,一同挖掘實踐、那探索社會本質的肢體語言。

 

10.24 活動記錄

TEXT2/賴佳翎

香港藝術家莫昭如作為「屹立於城 香港-台北雙城行為藝術交流」對談的第一位發表者,也是「香港社區文化發展中心」、「亞洲民眾戲劇協會」負責人,提及過去二十年的亞洲藝術的生態,行為藝術如何掀起一波引人關注的浪潮?而行為藝術如何處理與文化意義的交換關係,包括法西斯、國家機器、反戰、性別、空別、宗教等支配關係,以及在日常生活、學校、傳統習俗…..等面向又會以何種型態被展演出來?

一些藝術家也藉此對談會發表自己過去累積的作品如何帶給自己更深刻的靈感,而當前又是如何看待行為藝術與自己的關聯性。如香港藝術家謝偉祺上台發表前在觀眾席的走道間隨意地撒豆子,後來提及他如何藉由行為藝術關注糧食問題,並以此呼籲更多人要珍惜糧食;台灣行為藝術家葉育君認為行為藝術賦予她另一種觀看的方式,她經常去看日常生活的事物、動作和姿態以尋找新的靈感、新的觀看角度,而出國留學的經歷也使她得以進行與自己的身體和文化的反思,她對行為藝術的態度是──對自己誠實以及堅韌的耐力;香港藝術家丸仔提到小時候講話有結巴的問題,在接觸劇場表演的時候,他便思考著是否能嘗試以不講話的方式進行表演,於是他更專注在肢體本身的創作,這兩年嘗試將舞蹈與藝術結合,並自創了名為「共生舞蹈」的計劃,以藝術建立社群,邀請身心障礙者也加入舞蹈的創作,彼此便能夠更深刻地感受相互影響而生成的關係。

在經驗的交流、回顧與檢討過程當中,藝術家帶領觀眾重新思索使用行為藝術當中的政治意義和真實性,不僅在過去或當前的脈絡、世界各地城市的文化情境之間,也啟發了對於未來行為藝術可能性的想像。
 
 
 
001
 
 
 
 
936014_10152080762639878_1809767920_n
 

更多照片 http://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0152080755394878.1073741862.361110184877&type=3